艺术成就与历史位置——再谈徽州张氏书画世家

2015-08-21 来源:张仲平 浏览:7493 次

艺术成就与历史位置

——再谈徽州张氏书画世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说“再谈”,是因为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就已经写过文章介绍与评论过这个光辉世家了。

  再谈,我想换一个谈法,一是从时评看成就,二是从比较看位置。

  前几年,我和女儿——作家胡迟及友人合作,为《徽州文化全书》写一本《新安画派》,研究了大量史料之后,觉得明清至民国,徽州出现的那一大批画家,叫新安画派不如叫徽州画家群,我还发现这个画家群中有不止一个两个绵延数代的书画世家。而从清代绵延到当代,且日益闪光的,可能只有从张翰飞到张君逸再到张仲平这样一个世家。

  张翰飞(1884-1939),其父是清代举人,他自幼饱受家学熏陶,青年时代又与王梦白、陈师曾、黄宾虹、张大千、金城、许承尧等经常切琢文艺,因而成了一位兼长诗文、书画、篆刻的名家。19205月与金城、陈师曾、王梦白、周肇祥年一道发起成立了“中国画学研究会”。他的山水画精品有已收入《中国美术全集•民国卷》的《秋山独啸图》以及《秋山图》、《云栈泉声图》、《定潭八景图》等。其《秋山独啸图》被顾大风评为:画面景物的虚实疏密,树林屋宇的聚散分布,笔画的正侧连断,墨色的干湿浓淡,都处理得十分和谐。全图似乎平淡简约而实生动丰富,且有一种安详质朴清朗博大的自家面目。其《秋山图》被袁励准评为:峰峦浑厚,草木华滋,深得大痴三昧。其《定潭八景图》被时人赞为杰构,许承尧曾为一一题诗。

  张翰飞当时即与黄宾虹、汪采白被称为画坛“新安三雄”,过旭初先生曾评张翰飞“同乡黄宾虹,许承尧二老等尤器重之,并推崇他的诗书画可谓三绝,且为新安画派的继承发展之首”。他们在徽州绘画史上应该处于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位置。如果张、汪二人不是五十多岁就过早去世,而是和黄一样得享高寿,以他俩的学养和才情,也一定会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和黄宾虹同样甚至更高的位置。2007年,张翰飞被评为“安徽百位历史文化名人”,他的历史地位第一次得到安徽文化界的确认。

  张君逸(1905-1969),既有家学滋养,又曾受现代高等教育,绘画既曾受教于陈师曾、黄宾虹、王梦白,又与王雪涛、吴镜汀、张大千、溥松窗、启功等友人相互影响与滋养,并曾在抗日战争期间避归徽州故里,潜心书画,解放后又一直执教于艺术院校。其画艺兼取中西古今,较其父更具时代精神,较画友则具有自己面貌。孙克曾说他的画深沉雄肆笔墨恣纵。他和汪采白、王雪涛合作的《芳华翠鸟图》被公认为难得的精品。他在徽州绘画史上的位置,是与汪采白之子汪克邵(1903-1953)、鲍锡麟(1905-1951)、江兆申(1925-1996)同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拓开了一条新路,展示了一种新貌的杰出画家。

  张仲平,1939年生于北京,他自幼承袭家传,又遍游名山胜水,更和国内外艺术家有广泛的接触,从更多的方面吸取了更为丰富的营养,就因此,他的描绘对象更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。他的画作中不仅有《黄山迎客松》、《新安江畔山镇图》、《新安千岛湖》、《雨后山色》,而且有《峨眉牛心亭》、《六月峨眉金顶远眺雪山图》、《北国之冬》、《黄河壶口瀑布》、《长江之源》、《三峡翠碧》、《秦岭揽胜》、《夔门浮烟》、《庐山飞瀑图》、《西湖烟雨》、《革命圣地云岭》等等,更有描绘日本长崎港、日本阿苏火山及日本北九州的多幅作品。

  可以看出,有的名山胜水,他不仅去过一次,也绝非蜻蜓点水,而是深入了堂奥,穷究了底蕴,因此才会一处不只一画,一画不只一景。

  仲平还有不少从他所积累的素材与印象中概括、提炼的一些画作,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,如《湖光山色》、《江山碧透》、《浪击云崖》……

  仲平的所有作品,构图全不落俗套,笔墨工写兼施,挥洒自如,墨色交互渗透又互不相碍。其艺术风格已超越他祖父的沉稳、父亲的清逸,而是生机勃勃,气象万千,包含了生活气息与时代精神。即使模仿其祖父之作,也同样显示了自己泼辣放逸的艺术个性。而其信手拈来的即兴创作,尤其显得轻松、活泼与洒脱。他临仿雪舟的《江山万里图》长卷,被溥杰赞为“可以乱真”。他的一幅拟石涛笔意的黄山图,被侯北人赞为“清湘后又一人也”。他创作的《黄山之海》、《壶口瀑布》、《山色有无中》、《浪激雪崖》曾分别获得楚图南、许麟庐、范曾、孙克的题句。

  近年来,仲平画艺日益精进,不少佳作极得行家好评。其《五百里黄山揽胜图》就获得了著名美术史论家薛永年的高度赞赏。

  2011年,仲平方过古稀之年,经与家人商议,决定将一家三代所作之精品共130件捐赠安徽博物院,此实乃一大善举、一大义举、一大壮举,令人万分敬佩。此后,人们如欲欣赏张氏一门三代之作,就不必四处寻觅,只要到安徽博物院即可一饱眼福。而对于研究者来说,也就可看张氏三代佳作的集中展示时,梳理出新安画派在时代变迁与代际传承中的演变脉络,并可由此深知张氏三代在新安绘画史上的重要贡献了。  (文章作者郭因 为著名美学评论家)